厦门推出“办案百度”APP 有问必答 | ||
|
||
![]() |
||
“智囊团” 一对一在线指导,有问必答 厦门市公安局法制支队行政复议办公室副主任张遂涛介绍,“办案百度”APP就像一座桥,一端紧密连接着基层办案民警,另一端则连接着全市最拔尖的法制“智囊团”——一个由市公安局法律顾问、公职律师及法制员为主组成的法制专家库。民警在办案过程中不管遇到什么“疑难杂症”,只要进入“办案百度”APP的“在线执法咨询”模块,就可以第一时间向值班的法制专家提问,并在最快时限内(2小时内)得到回复。 “我们会根据各自擅长的领域进行合理搭配,每天安排3名法制专家一起值班,分别负责答复刑事、治安以及其他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,能保证答复的及时性、准确性、权威性。”张遂涛表示。 “指南针” 量罚幅度指引,快速精准 张遂涛告诉记者,基层民警在办案过程中,有时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不够熟悉,会出现在处罚时对量罚幅度拿捏不准的现象。 为解决这一难题,“办案百度”APP上设置了“量罚幅度指引”板块,民警只需在系统上勾选相关条件,比如违法行为人的年龄、是否曾被处罚、是否为特殊人群等,系统便会自动筛选、匹配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、司法解释及内部规范性文件,快速获取量罚区间,规范民警办案量罚时的自由裁量权。 “‘办案百度’APP的出现,为我们一线执法民警提供可操作性的办案指南。”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梧村派出所民警傅长云说。 “参考书” 海量典型案例,尽在掌握 在日常的执法工作中,民警常常会遇到“五花八门”的疑难案件,有些行为是否构成犯罪,构成何种犯罪,这些问题时刻考验着每一位基层办案民警的实际办案能力。 傅长云说,过去在办案过程中,为了给疑难案件定性,常常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从书本上、资料中查找有关的法律法规,结果还是一头雾水。现在用“办案百度”APP直接查找相关指导性案例用以借鉴,既省时省力,又严格规范,减少失误。“‘办案百度’APP既是一个‘得力助手’,也是一位‘好老师’。系统囊括了数万个指导性典型案例和庞大的法律法规库,民警除了查询,还可以利用空暇时间进行研究学习,强化自身的执法能力。”傅长云告诉记者。 |